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平安原本打算直奔灵源公水府,临时改变主意,转去别处,心念一起,便无视山川距离,一袭青衫就站在大源王朝京城内的一棵梧桐树下,抬头看了眼远处,陈平安再跨出一步,来到了一座唯有黑白两色的皇宫内,仿佛一个无境之人,如入无人之境。

这个大源王朝,以水德立国,上次陈平安在崇玄署云霄宫与卢氏皇帝见面谈买卖,当时皇帝身边就只带着一位少年皇子,名为卢钧,如今已是太子殿下了。

陈平安除了赠送给卢钧一幅先生亲笔的字帖,还送了他一本手抄的拳谱,正是出自大篆王朝止境武夫顾祐的那部《撼山拳谱》。

至于卢钧的修行、习武资质,其实都很一般,当初陈平安也是照实说了,没有拿那些客套话敷衍了事。

结果最后鬼使神差的,双方就成了不记名的师徒。

天未亮,距离早朝还有一段时间,皇帝卢泱早早醒来后就再难入睡,干脆让宦官点灯,盘腿坐在一间小暖阁的炕上批阅奏折。

暖阁铺设有地龙,即便是隆冬时节,都会温暖如春,只是皇帝陛下偶尔会下令宫内停止烧炭,说是冻一冻,熬熬筋骨,反而能够强身健体。

反观那些在文英殿南庑读书的卢氏皇子们,除非遇到那种数十年一遇的天寒地冻,才会给个手炉,不然就要一边大声读书一边悄悄跺脚打哆嗦了,雷打不动的卯入申出,念书而已,说辛苦也算不上,不轻松就是了。

只是不知不觉,卢泱就有些犯困,在迷迷糊糊之间,依稀听到敲门声响起,卢泱下意识说道:“进来。”

暖阁门槛外,陈平安一袭青衫微笑道:“陛下,冒昧前来,还望海涵。”

卢泱睁开眼睛,望向门外那一袭青衫,有片刻失神,只是很快就恢复如常,下了暖炕,随便踩着靴子,都没怎么穿好,便快步走向门口那边,爽朗大笑道:“原来是陈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陈平安站在原地,拱手抱拳,歉意道:“事出突然,没办法通报门禁,保证仅此一次。”

“奇人自有异事,陈先生是得道之人,何必计较这些繁文缛节。”卢泱伸手抓住青衫客的手臂,笑道,“我倒是希望陈先生能够常来这边做客。走,我们去屋内坐下聊。”

陈平安跨过门槛后,卢泱便松开手,双方分坐暖炕两旁,卢泱就由着那些奏折摊放在几案上面,没有半点忌讳。

卢泱听过陈平安言简意赅的解释,惊奇万分,忍不住感慨道:“匪夷所思,奇哉异哉。”

这位以雄才伟略著称于一洲的卢氏皇帝,毫不犹豫道:“其实陈先生根本无须来京城,多跑一趟容易耽搁正事。”

陈平安笑道:“崇玄署再地位超然,毕竟还是大源朝廷辖下机构之一。云霄宫杨天君再德高望重,杨氏子弟再大公无私,终究也是大源王朝的臣民。”

卢泱哈哈大笑,十分真情流露,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向门口一眼。

好话?当然是好话。

就只是顺耳的好话?当然不止。

这本身就是年轻隐官看待大源皇室与崇玄署关系的一种明确表态。

山上神仙与山下帝王,就像一个管天一个管地,双方关系复杂,既有一荣俱荣的休戚与共,也不乏龃龉和貌合神离,甚至是相互算计,背道而驰,互相视为仇寇。

自家钧儿好福气,好运势,没有白认这个教拳师父。这位身份重重的陈先生,胳膊肘总是往里拐的嘛。

而且同样是剑气长城的隐官,刻字与否,又有天壤之别。

上次双方在云霄宫碰头议事,那时的陈平安尚未远游蛮荒天下,并未城头刻字。

卢泱笑问道:“趁着距离朝会还有半个时辰,我能否与先生同游云霄宫崇玄署?”

倒是没有什么试探,更不是信不过对方,卢泱虽然身为一国君主,贵为九五之尊,可是对于腾云驾雾还是有几分神往。

陈平安点头笑道:“失礼了。”

等到年轻隐官言语落定,卢泱很快就感到失望了,因为自己只是眨眼工夫,便已经移动到了上次见面的地方,根本没有那种仙人御风的腾云驾雾,与预想之中的飘飘乎泠然之感,更是全无关系。

陈平安与卢泱并肩而立,很快就有一位老真人现身来到崇玄署,来人正是国师杨清恐,老真人手中捧着的白玉杆麈尾,铭刻有“风神”二字。

陈平安算是熟能生巧了,与这位道门天君致歉,杨清恐微笑道:“无妨,贫道就当是一场神游了。”

杨清恐与皇帝陛下打了个道门稽首,道:“见过陛下。”

卢泱双手负后,与国师点头致意,淡然笑道:“寡人就是个凑热闹的,国师只当寡人不存在便是。”

如果说崇玄署是大源朝廷设置的官场机构,那么云霄宫就跟龙虎山天师府一样,都是子孙丛林。

虽然大源朝廷在这边设置了道门衙署,可其实就是个摆设,反正大小道官,要么姓杨,要么是被云霄宫授予度牒。

云霄宫道人虽非水神,可是这位杨国师的道气与水运皆重,何况那位未能跻身公侯的大渎上祠水正司徒激荡的祠庙就在附近。

三人各自落座树下石凳,其实就是上次的位置,听过陈平安的那桩买卖后,杨清恐笑道:“只说这份送上门的功德,贫道若是心中再有半点芥蒂,就真是修行不够且人心不足了。”

陈平安心中大定,不虚此行。

只是不能买卖一谈妥就立即拍拍屁股走人,陈平安便主动与老天君聊了聊杨凝真与杨凝性兄弟二人在五彩天下的近况。

不过没有说自己与那位“木茂兄”的那场见面,只说自己是在飞升城避暑行宫听来的传闻。

起先听到兄弟二人,一个接连破境,一个与那天隅洞天的元青蜀已经成为好友,杨清恐始终神色如常,只是等到年轻隐官看似随口说了些青冥天下青神王朝与那位雅相姚清的事情,杨清恐便看了眼青衫剑仙,微微一笑,轻轻点头。

杨清恐随即突然说道:“后觉对陈先生仰慕已久,今日借此机会,见面一叙?”

陈平安只当是老真人的一句场面话,点头道:“当然可以。”

杨清恐笑了笑,轻轻一摔麈尾,便有一位青年容貌的道士,好似被拘押至此。

此人现身此地后,环顾四周,一颗道心古井不波,很快就朝三人打了个道门稽首,道:“拜见陛下,见过祖师、隐官。”

杨后觉,玉璞境,道号“抟泥”。

在北俱芦洲,甚至是整个浩然天下,都算是一个极其年轻的上五境修士,虽然顶着国师、天君两个头衔的还是杨清恐,可事实上,无论是大源朝廷的崇玄署,还是杨氏的云霄宫,朝廷事务与家务都是杨后觉一把抓。

此外,杨后觉既是那对兄弟的长辈,更是他们的半个传道人。

之前陈平安帮着彩雀府找的三位记名客卿,来头都极大。

除了指玄峰袁灵殿和作为郦采大弟子的元婴剑修荣畅,第三位就是崇玄署管事人杨后觉。

后来陈平安听说是卢氏皇帝亲自举荐的人选,而且杨后觉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这其实是一件不太合常理的事情。

除了一个暂时还站着的杨后觉,在座三人,都是老于世故的。

只从年轻隐官与老国师之间的一个极其微妙的停顿间歇,卢氏皇帝就想明白了其中关节。

应该是陈平安需要那么一点缓冲时间,好确定老天君能否亲自喊来杨后觉,是否需要自己代劳。


  请收藏:https://bmpboo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